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粮食降价是国家精心布置的局

    于景林     2018-12-16 10:49:15     浏览:1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于景林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近年来粮食价格一路走低令农民朋友们叫苦不迭,表面上国家给出的冠冕堂皇理由是和国际价格对接,解决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的问题。若你要是信了那真是可以了,实际上这是国家精心布置的一个“局”!


    这个局国家已经筹划多年,精心到足以彻底改变我国的社会格局。这是一个“一石N鸟”的大工程,政府很可能是这场游戏的最大获利者。


    那么您一定会问打压粮食价格对政府有什么好处呢?


    1.促进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民被迫进入城市

    改变我国几千年农业立国的格局唯一的手段就是“城镇化”,就是把中国八九亿农民推向城市,如果粮食价格继续高企,作为农民的你,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吗?


    大豆价格下滑,玉米价格大幅下滑,你和身边的农民都有这种感受,种地不赚钱了,还不如打工来钱快,而且中国的水稻、小麦都要下调价格,这样分散的小农户种地是不赚钱的。既然不赚钱你还会守在土地上不出来吗?

    农村食补特产

    广告

    关注公众号


    而进城随便干点什么都比种地挣钱,农民只有将土地流转出去,进入城市谋求生路,这样就间接的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进入城市的过程中,看似是农民自愿的,其实是因为粮食降价导致收益降低,被迫进入城市。


    2.资本冲破壁垒下乡

    了解土地法的朋友都知道我国土地法是不允许城市的资本到农村兼并土地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障农民的地权(自古以来历代王朝的灭亡都是大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无地造反,我党早就看明白了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的土改工作中就特别重视保护农民的地权)。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架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这道壁垒还能守卫多久?我们都知道现在农村的孩子都进城了早已经不会干农活了,未来农村一定是人眼稀少的,既然没人了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地权,资本真的能耐得住寂寞吗?未来会不会再次出现“地主”和“庄园主”?这都不好说。但资本下乡后能给政府带来更可观的财政收入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3.现代规模农业必然实现,资本家和政府是最大受益者

    农业想要发展,必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我国最早在1987年就提到过适度规模经营,而并非这几年才提及,可是从当时效果来看,并不太好。


    因为什么?


    就是因为粮价过高,农民收益都还不错,没人愿意放弃土地,所以土地难以形成规模。


    而现在粮价下调,分散的农民种地赚不到钱了,农民就像被迫进城一样,被迫放弃自己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慢慢流转到会种田的人手里,这些人通过高新技术是能赚到钱的,并且土地一旦形成规模了,就会降低成本,加大种植效益,慢慢就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


    而规模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呢?无疑是资本家和政府!资本家可以利用集约化生产产生巨额利润,政府也收获了完成现代农业转型的改革成果。可是那时的农民呢?或许那时已经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农民了!城市化搞房地产开发政府和资本家赚的盆满钵满,未来的农村是不是又一块肥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